地点
人物库 唐朝
卢徵中唐 737 — 8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7—800 【介绍】: 幽州范阳人
少涉猎书记
代宗永泰中刘晏辟为从事,委以腹心之任,累授殿中侍御史
得罪,贬珍州司户参军
德宗兴元中,以元琇荐为京兆司录度支员外
得罪,又贬秀州长史,三迁给事中
贞元中,转华州刺史
冀复入用,深结托中贵,厚遗之。
每有所进献,辄加常数,人不堪命。
疾病卧理者数年,卒。
范阳人
殿中侍御史度支员外郎信州长史
给事中
出为同州刺史
华州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静藏隋至唐初 571 — 6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1—627 【介绍】: 隋至唐初僧。
泽州高都人俗姓张
九岁投清化寺出家。
受戒后,乐思定业。
年二十三,往京师,住净影寺,以弘化为务。
隋炀帝大业九年,召入鸿胪寺教授东蕃僧。
唐高祖武德初,改住蓝田玉泉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俗姓张
泽州高都人
九岁依清化寺诠禅师出家。
研习定业。
具戒后益尽理趣。
宗徒有归。
年二十三。
从乡里太德远法师京师
卒。
乃遍阅法席听禀经论。
然于摄论十地尤所专志。
还住净影寺弘导有众。
大业九年
诏入大鸿胪教授东蕃三国僧并遵义训。
武德初
诏以大仆卿宇文明达持节招抚河南
北将行。
达以尝受归戒于也。
遂诣别求指诲。
曰。
世界无常。
佛有诚诰。
别易会难。
愿自珍重。
达以藏言有验再拜曰。
弟子必不反。
愿师阴加祚祐。
相州果为贼王德仁所害。
其子世寿奏请蓝田散谷废寺修立度僧二七人。
以严冥福。
帝问。
欲何名世寿以询
曰。
此山上有润玉。
下有流泉。
可名玉泉寺
成延居之。
近远道俗。
造山脩觐皆为之发药。
武德九年。
十二月入京染时恙。
终于寓邸。
春秋五十六。
子道删今住终南至相寺
释静藏
俗姓张
泽州高都人
九岁出家。
投清化寺诠禅师而为师主。
训诲之至极附大猷。
进戒已后乐思定业。
通微尽相宗徒有归。
年二十三发弘誓曰。
丈夫出俗。
绍释为氏。
岂不欲义流天下名贯玄班者乎。
承乡壤大德远法师敕召在京弘化为务。
便往从之。
未至值迁。
果非本遂。
乃遍诸法席听采经论。
摄论十地是所偏求。
还住净影弘扬所习。
大业九年召入鸿胪教授东蕃。
三国僧义。
九夷狼戾。
初染规猷赖藉乘机。
接诱并从法训。
武德初岁。
太仆卿宇文明达
宿昔承奉禁戒是投。
合门请业用比昭穆。
敕使达为河之南北执节招抚
纶言既出将事首涂。
送曰。
世界无常佛有诚诰。
别易会难。
先民遗语。
愿常存此。
奉信在心。
达以夙有预闻曾经事验。
拜辞曰。
弟子衔命于不返。
愿师冥道照助。
及至相州果为贼王德仁所害。
其子世寿奏曰。
臣父奉敕。
安抚竭诚奉国
为贼所害。
思报皇恩。
蓝田散谷见有故寺。
望得为父修立。
并度僧二十人。
帝问欲作何寺。
寿以事咨
曰此山上有闰玉下有流泉。
可名玉泉耶。
寿具奏闻。
帝依所请仍延往住。
堂宇廊庙并指撝焉。
近道俗造山修觐。
皆遗之法药。
安时处顺。
遂复其性。
武德九年十二月因事入
遇染时患限终京室。
春秋五十有六。
子道删祖习风范。
地持一部敷化在心。
今住终南至相。
有名于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邢文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滁州全椒人
以博学闻。
高宗咸亨中太子典膳丞
太子罕接宫臣文伟即减膳进谏,由是知名。
右史
武则天时累迁风阁侍郎,兼弘文馆学士
永昌元年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载初元年内史
坐事贬珍州刺史,会他使者至,文伟以为杀己,自缢死。
文伟
滁州全椒人
咸亨中太子典膳丞
以直谏授右史
武后时累迁凤阁侍郎宏文馆学士
载初元年内史
坐善宗秦客贬珍州刺史
会他使者至。
文伟内悸。
自经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甄萱
甄萱
新罗尚州加恩县人
本姓李
初为裨将
啸聚亡命。
袭武珍州
自称后百济王
后唐同光八年
都城新罗主。
立主族弟金傅为王。
后为子神剑幽于金山佛宇
乘间奔高丽
高丽王待以殊礼。
号为尚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赵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东人
德宗建中元年,以礼部郎中为荆、襄等道黜陟使
吏部郎中
中书舍人,知建中三年贡举。
旋迁户部侍郎判度支
河北河南连兵不息,庸调不给,乃请借富商钱,以济国用,京师大扰。
四年,又请税间架,算阡陌,怨声满天下。
其年,朱泚反,德宗奔奉天,乃贬播州司马
建中时吏部郎中黜陟使
播州司马
贞元中户部侍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卫中行中唐 ? — 82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9 【介绍】: 河东安邑人字大受
德宗贞元九年进士
十八年,入东都留守韦夏卿幕府
宪宗元和元年,在浙东幕府,与同僚游石伞峰赋诗。
元和中任礼部员外郎兵部郎中中书舍人
元和末华州刺史改陕虢观察使
敬宗宝历二年,自国子祭酒出为福建观察使
次年,因贪赃事发,流播州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29 字大受安邑(今山西运城东)人。
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第
十八年,入东都留守韦夏卿幕府
宪宗元和元年(806),在浙东幕府
元和间任礼部员外郎兵部郎中中书舍人
元和末华州刺史,改陕虢观察使
敬宗宝历二年(826),自国子祭酒出为福建观察使
次年因贪赃事发,流播州
事迹据《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二〇。
会稽掇英总集》卷四收其诗1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禹锡中唐 772 — 8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2—842 【介绍】: 洛阳人,自言系出中山字梦得
德宗贞元进士,又登博学宏辞科
监察御史,以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
裴度荐为太子宾客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
柳宗元友善,并称“刘柳”。
又与白居易唱和,并称“刘白”。
工诗,曾仿民歌体作《竹枝词》、《柳枝词》、《插田歌》等组诗。
又著有《天论》等。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2—842 字梦得排行二十八
匈奴族后裔,北魏孝文帝时改汉姓,占籍洛阳(今属河南)
唐安史之乱时,全家避居嘉兴(今属浙江)刘禹锡自称“余少为江南客”(《金陵五题》引)。
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又登宏词科
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开始进入仕途。
二十一年(当年八月改元永贞),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弊政,刘禹锡时任屯田员外郎,为革新之核心人物,被称为“二王(叔文、伾)刘柳(宗元)”。
顺宗被迫让位与宪宗,革新失败,刘禹锡贬为朗州司马
元和十年(815)召回,又出为连州刺史,历、和二州。
文宗初,为主客礼部郎中,兼集贤殿学士
不久,出为苏、、同三州刺史
开成元年(836),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武宗初,加检校礼部尚书衔。
世称刘宾客刘尚书
刘禹锡生平见其临终前所撰《子刘子自传》,新、旧《唐书》本传,及今人卞孝所著《刘禹锡年谱》、《刘禹锡丛考》、《刘禹锡评传》。
刘禹锡以诗文称,哲理亦佳。
“早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称‘刘柳’,晚与居易为诗友,号‘刘白’”(《郡斋读书志》卷四上)。
存诗约800余首,名篇甚多。
评者谓其“无体不备,蔚为大家”(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序例》)。
“乐府小章,优于大篇”(宋黄庭坚《跋刘梦得〈三阁辞〉》)。
“七言尤工”(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
“绝句尤工”(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一)。
又谓其“始以议论入诗,下开杜紫微一派”。
“《竹枝》始于刘梦得,……后人仿为之者,总无能掩出其上也”(《读雪山房唐诗钞序例》)。
刘禹锡“为诗用僻事,须有来处”(《刘宾客嘉话录》)之主张,为宋代江西诗派所信服(参阅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八),所撰之若干作品,已开江西诗派风气(参阅元方回瀛奎律髓》卷一〇、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卷四八)。
其诗文合集,以《四部丛刊》本《刘梦得文集》、《四部备要》本《刘宾客文集》较通行,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本《刘禹锡集》较完备。
注本有近人瞿蜕园《刘禹锡集笺證》。
全唐诗》编为12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6首,断句5句。
唐诗汇评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贞元九年进士第,又登吏部取士科,授大子校书
淮南节度使杜佑从事,调渭南主薄
入为监察御史
永贞元年,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
参与王叔文革新活动。
宪宗主,贬连州刺史,再贬朗州司马
元和十年奉诏还京,因作诗语涉讥刺,复贬授播州刺史,改连州
长庆宝历中,历、和二州刺史
大和初,入朝为主客礼部郎中,充集贤直学士,复出为苏、、同三州刺史
开成元年,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改秘书监分司,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世称刘宾客
禹锡诗造精绝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有《刘禹锡集》四十卷,宋初佚其十卷。
今有《刘梦得文集》(一名《刘宾客文集》)四十卷行世,其中《外集》十卷乃北宋宋敏求所辑。
全唐诗》编诗十二卷。
词学图录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洛阳人
晚迁太子宾客,终于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
有《刘宾客文集》,词存40余首。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
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故又称中山人
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博学宏词二科,历官监察御史郎州司马连州刺史太子宾客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
唐代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有《刘宾客集》。
游览黄鹤楼时曾写下《武昌老人说笛歌》《出鄂州界怀表臣》及《梦黄鹤楼》等诗。
禹锡字梦得
彭城人
贞元九年进士
又登博学宏词科
顺宗朝擢屯田员外郎
宪宗立
连州刺史
开成中官至太子宾客分司
会昌二年卒。
年七十一。
户部尚书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
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瑰奇美丽主:武元衡
上入室一人:刘禹锡
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以诗自名者,尝推为“诗豪”。
《蔡百衲诗评》
刘梦得诗,典则既高,滋味亦厚。
但正若巧匠矜能,不见少拙。
《童蒙诗训》
苏子由晚年多令人学刘禹锡诗,以为用意深远,有曲折处。
李义山刘梦得杜牧之三人,笔力不能相上下,大抵工律诗而不工古诗,七言尤工,五言微弱,虽有佳句,然不能如韦、、王、孟之高致也,义山多奇趣,梦得有高韵,牧之专事华藻,此其优劣耳。
大历后,刘梦得之绝句,张籍王建之乐府,我所深取耳。
刘梦得文不及诗。
山谷云:大概刘梦得乐府,小章优于大篇,诗优于他文耳。
上自齐梁诸公,下至刘梦得温飞卿辈,往往以绮丽风花累其正气,其过在于理不胜而词有馀也。
《臞翁诗评》
刘梦得如镂冰雕琼,流光自照。
刘梦得诗格高,在元、白之上,长庆以后诗人皆不能及。
且是句句分晓,不吃气力,别无暗昧关锁。
《吟谱》
刘禹锡诗以意为主,有气骨。
元和以后,诗人之全集可观者数家,当以刘禹锡为第一。
其诗入选及人所脍炙,不下百首矣……宛有六朝风致,尤可喜也。
唐七言律……梦得骨力豪劲,在中、晚间自为一格,又一变也。
刘梦得七言绝,柳子厚五言古,俱深于哀怨,谓骚之馀派可。
刘婉多风,直损致,世称韦柳,则以本色见长耳。
禹锡有诗豪之目。
其诗气该今古,词总平实,运用似无甚过人,却都惬人意,语语可歌,其才情之最豪者。
司空图尝言:禹锡杨巨源诗各有胜会,两人格律精切欲同;然刘得之易,杨却得之难,入处迥异尔。
《诗源辨体》
刘虽与内齐名,而其集变体实少。
五七言古及五言律俱未为工,七言律……两三篇声有类盛唐,……七言绝气格甚胜。
《载酒园诗话又编》
刘梦得五言古诗,多学南北朝
如《观舞柘枝》曰:“曲尽回身处,层波犹注人。
”宫体中佳语也。
唯近体中间杂古调,终有乌孙学汉之讥,不若唐音自佳。
《载酒园诗话又编》
梦得佳诗,多在朗、连、夔、和时作,主客以后,始事疏纵,其与白傅倡和者,尤多老人衰飒之音。
长律虽有美言,亦多语工而调熟。
《五七言今体诗钞》
东坡天才,有不可思议处,其七律只用梦得香山格调。
《初白庵诗评》
陆放翁七律全学刘宾客,细味乃得之。
大历十子后,刘梦得骨干气魄,似又高于随州
人与乐天并称,缘刘、白有《倡和集》耳。
白之浅易,未可同日语也。
《唐诗别裁》
大历后诗,梦得高广文房。
白傅唱和,故称“刘白”。
实刘以风格胜,以近情胜,各自成家,不相肖也。
新城公曰:“刘史部公他云:‘七律较五律多二字耳,其难什倍,譬开硬弩,只到七分,若到十分满,古今亦罕矣。
……求其十分满者,惟杜甫李颀李商隐陆游,及明之空同、沧溟二李数家耳。
’”愚谓王维刘禹锡亦有十分满者,岂反作故翁、沧溟下耶?
刘宾客之能事,全在《竹枝同》,至于铺陈排比,辄有怆俗之气。
山谷云:“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昔子瞻尝闻余咏第一篇,叹曰:‘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
’”义云:“梦得乐府小章,优于大篇。
”极为确论。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刘宾客长篇,虽不逮韩之奇横,而健举略足相当。
七古刘之敌韩,犹五古郊之匹愈也。
即梦得五言,亦自质雅可诵。
世乃谓其不工古诗,何其武断!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至刘、出,乃复见诗人本色,观听为之一变,子厚骨耸,梦得气雄,元和之二豪也。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刘宾客无体不备,蔚为大家,绝句中之山海也。
始以议论入诗,下开杜紫微一派。
《静居绪言》
梦得古诗边幅较文房为大,律诗不及。
其酷嗜杜陵“年去年来洞庭上,白蘋愁杀白头人”,及张籍“药酒欲开期好客,朝衣暂脱见闹身”,又爱吟右丞“兴阑啼鸟缓,坐久落花多,”亦可知其用意处。
《退馀丛话》
大抵七律最忌率易成章。
今人多著意颔联,能讲究起句及结句者甚少。
又五、六一联,每患气弱,或不能开宕。
刘梦得于此处倍研练,能操笔,最可法。
乐天梦得为诗豪,又谓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
予读其集,唯律绝过人,古诗三卷,风格平弱,雅不足称作者。
大约梦得才人,一直说去,不见艰难吃力,是其胜于诸家处,然少顿枰沉郁,又无自己在诗内,所以不及杜公。
先君云:七律中以文言叙俗情入妙者,刘宾客也。
次则义山
义山资之以藻饰。
《艺概》
刘梦得诗稍近径露,大抵骨胜于白,而韵逊于
要其名隽独得之句,亦不能掩也。
《唐诗五七言近体五七言绝句选评》
中唐七律,梦得呵继随州
后人与乐天并称,因刘、白有唱和集耳,神彩骨干,恶可同日语?
《桐城吴先生评点唐诗鼓吹》
昔人论刘梦得为豪放,其体为东坡七律所自出,固不得而轻议之也。
《诗法萃编》
唐人擅长七律者,老杜外……中唐作者,刘梦得刘文房皆巨擘。
《老生常谈》
七律与以工部为宗,附以刘梦得李义山两家。
《东目馆诗见》
梦得歌行,咏古皆爽脆,饶别致。
五作极精深,惟五古多涩雅处。
《东目馆诗见》
梦得主怨刺,故胜《主客阁》列之“瑰奇美丽”,尚未觉其典则高而滋味厚也。
谓乐府小章优于大篇,山谷实具只服。
五言体杂不一。
有如“深春风日净”、“昔听东武吟”等篇,宛转徘徊,取涂乐府;“秋江早望”、“谪居悼往”,则结休允晖。
若“水禽残月”,模休文之韵思;“楚望苍然”,结韩卿之茂体。
馀或放言理,失于音调,未求刻意,累在才多也。
《女儿》作楚挽之哀词,《泰娘》谱新声之凄奏,七言此其选矣。
《聚蚊》、《百舌》托意深微,亦得乐府遗意。
律体独多,莹瑕间采。
《诗学渊源》
其诗极似王维,清新流丽,格调自高。
长篇间入魏晋,元和诗人自当首屈一指。
韩、刘、元、白虽属异曲,未见同工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吴武陵中唐 ? — 8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4 【介绍】: 信州人,一说澧州人
宪宗元和进士
直史馆
因事流永州,与柳宗元交。
吴元济叛,武陵遗书晓之,元济不悟。
裴度东讨,韩愈司马武陵数因献策。
文宗大和初入为太学博士
后出为忠州刺史,改韶州刺史,坐赃贬潘州司户参军
工诗文。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43,或861 本名侃自称东吴王孙
郡望濮阳(今河南濮阳)信州贵溪(今江西贵溪)人。
排行二十一
宪宗元和二年(807)进士第次年坐事流永州,与柳宗元过从甚密。
元和末主盐务于朔方。
穆宗长庆二年(822)以不职为户部侍郎判度支窦易直所薄。
文宗大和元年(827)太学博士向礼部侍郎崔郾力荐杜牧果于次年进士第
历忠、韶二州刺史
以贪赃贬潘(一作播)州司户参军,卒。
生平见《新唐书》本传。
岑仲勉有《吴武陵事迹》(收于《金石论丛》四《贞石證史》)。
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外编》存诗1首。
武陵
信州人
元和初进士
太学博士
出为韶州刺史
以赃贬播州司户参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常达唐 801 — 8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1—874 【介绍】: 唐僧。
海隅人俗姓顾字文举
游学江淮诸胜寺,专讲《南山律钞》,又通《阴符》、《老子》、《庄子》等百家之书。
宣宗时吴郡破山寺
工诗,长于元和体。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1—874 字文举俗姓顾海隅人
诗僧
初出家于何阳大福山,后游学江淮诸名刹。
谙习佛典,兼通老庄百家之言。
武宗灭佛时,退隐山间。
宣宗大中间住持苏州破山寺
宋高僧》卷一六有传。
曾以五言诗效元和体作《青山履道歌》,已逸。
今存诗集1卷,收《破山山居八咏》。
全唐诗》收入时,题作《山居八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字文举
姓顾氏
世居海隅
蚤岁自河阳福山
游学江淮诸刹。
纳戒之馀。
专讲南山律钞。
兼治涅槃圆音法华止观。
涉猎阴符老庄之书。
模勒二王之笔迹。
后参禅指。
颇臻其妙。
武宗惑邪说。
废大教。
叹曰。
我生不辰。
有如此者。
由是山栖野处。
以适其变。
宣宗时
佛法荐兴。
伽蓝兰若。
往往脩举。
视乡里尤甚焉。
畴昔之化然也。
太守韦曙加敬慕。
咸通十二年
合郡四众。
请绍教戒。
则啸傲坰牧。
不入城府。
动经数载。
虽贵士单事诣门。
莫得而见。
工诗章。
喜唱和。
用元和体。
著青山履道歌。
十五年九月十六日
方卧疾。
因绝食七日而逝。
寿七十四。
腊五十一。
门人会清等。
奉柩殡于寺东南三百步。
既三年。
就坟建塔焉。
颍川陈言撰铭。
释常达
字文举
俗姓顾
海隅人也。
发迹何阳大福山
游学江淮诸胜寺。
允迪中和克完戒法
专讲南山律钞。
后求涅槃圆音法华止观。
复通阴符老庄百家之书。
其馀分时之学尽二王之笔迹。
后随方参禅诣于宗极。
俄属武宗
叹曰。
我生不辰不自我后。
由是寝默山栖。
委裘遁世而无闷焉。
宣宗重建法幢荐兴精舍。
合境民人皆达之化导。
太守韦曙特加崇重。
身不衣缯纩。
室唯蒙薜萝
四众知归诸方慕化
其洁白鹤鹭如也。
咸通十二年合郭。
僧民请绍四众教诲。
或游遨坰牧。
或啸傲海壖。
不出林麓动经数载。
虽贵士单车诣门。
莫得而见于七五言诗追用元和之体。
著青山履道歌。
人唇吻。
忽于自恣明辰鸠众于长廊。
合掌遂申长别。
辞甚刚正。
因卧疾不起。
绝食七日而逝。
咸通十五年九月十六日也。
春秋七十四。
僧腊五十一门人会清传郎奉灵柩殡于寺之东南三百步。
后年即坟起塔。
颖川陈言撰塔铭。
大夫汝南周思辑为檀信。
乾符四年立碑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武宗会昌中,官侍御史,使盐、诸州招定党项,无功。
懿宗咸通元年,官安南都护
南诏来犯,陷播州复取之。
南诏复来犯,攻交趾,陷之。
武州
诏贬儋州司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世隆唐 ? — 877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世隆 859年—877年
建极 860年—877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7 【介绍】: 名或作酋龙
唐时南诏国王。
宣宗大中末,南诏国王丰祐死,子世隆立
懿宗咸通元年,自称皇帝,建元建极自号大礼国
出兵陷播州
咸通中,攻唐、邕等州,为秦州刺史防御使高骈所败。
僖宗乾符中又攻越巂
乾符四年卒。
在位十九年,南诏与唐失和。
卒后子隆舜立,乃与唐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萧遘晚唐 ? — 88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7 【介绍】: 唐人,祖籍南兰陵字得圣
萧复曾孙。
少负大节,以王佐自许。
懿宗咸通中进士第
初为秘书省校书郎太原从事僖宗时累拜司空封楚国公
田令孜总禁军,公卿大臣,无不候其颜色,唯未尝屈降。
帝奔凤翔,朱玫襄王煴为嗣,召作册文,以疾苦辞,罢为太子太保
帝还宫,宰相孔纬尝为伪官,赐死,时人哀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7 字得圣,郡望南兰陵(今江苏常州)
懿宗咸通五年(864)进士第,累官右拾遗,迁起居舍人
十三年,为韦保衡所排,贬为播州司马
保衡死,召为礼部员外郎
僖宗乾符时考功员外郎知制诰,改户部员外郎,拜中书舍人,累迁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
僖宗出奔,改兵部侍郎
中和元年(881),入相,进封楚国公
光启二年(886),因不肯撰立嗣襄王李煴册文,罢为太子太保
三年,复为宰相孔纬奏受伪命,赐死。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宣和书谱》卷四、《唐诗纪事》卷五九。
能诗,亦善书法。
全唐诗》存诗3首、断句1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孝同初唐 608 — 6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8—669 【介绍】: 宗室。
李神通子。
高祖起兵,武德五年封淄川郡王
九年,降爵为公。
太宗贞观中,累迁中郎将
高宗永徽中,拜左骁卫将军
显庆二年,任普州刺史
坐事贬播州刺史
入朝,官至右卫将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孙蓥
肃宗监察御史
七马坊押官盗掠人。
天兴夷甫杀之。
鞫其狱。
夷甫
帝怒流播州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宗楚客初唐 ? — 7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0 【介绍】: 蒲州河东人字叔敖
宗岌子。
母为武则天从姊。
进士第,累迁户部侍郎
武则天垂拱中与兄秦客、弟晋卿,俱被任用。
官至检校夏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韦后时与纪处讷为党,世号“宗纪”。
韦后败,伏诛。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0 字叔敖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人。
武后从父姊之子。
进士及第,累迁户部侍郎
因奸赃罪,流放岭南,岁余召还,任夏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中宗神龙初(705),为太仆卿郢国公
武三思引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景龙中,迁中书令
侍中纪处讷共为韦后朋党,时人呼为“宗、纪”。
景龙四年(710)伏诛。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朝野佥载》卷三、五。
楚客工诗,《全唐诗》存应制诗6首,《全唐诗续拾》补断句3。
唐诗汇评
宗楚客
-710),字叔敖
其先南阳(今属河南)人,后移居蒲州(今山西永济)
武则天从姊子。
进士第武后朝,累迁户部侍郎,坐赃流岭外。
岁馀还,检校夏官侍郎同平章事
又自文昌左丞播州司马
大足四年,复以夏官侍郎鸾台凤阁平章事,旋贬原州都督
神龙初武三思用事,引为太仆卿
四年,复官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三思死,附韦庶人,迁中书令
又与侍中纪处讷共为朋党,时人呼为“宗纪”韦氏败,被杀。
楚客能诗,景龙中,为修文馆大学士,常陪游宴唱和。
全唐诗》存诗六首,断句三,均应制之作。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和守阳唐 677 — 7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7—741 【介绍】: 扶风人字守阳
和士开裔孙。
中宗景龙间,为碛西支度营田判官
宗楚客欲陷郭元振,逼守阳诬證之,守阳拒不从。
曾为册立突骑施可汗使。
使还,迁北庭都护府长史
播川郡太守,寻迁北庭副都护,专知支度营田十年,储积巨亿。
迁陇右节度副大使,改陇西郡太守
江华郡太守,卒于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皇甫惟明盛唐 ? — 7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6 【介绍】: 唐人
玄宗开元十七年,为忠王友,因奏事面陈与吐蕃通和之便,诏充使往吐蕃通问。
天宝元年,为陇右节度使,破吐蕃大岭等军。
又攻石堡城,不能克。
五载,兼河西节度使鸿胪卿
旋因与韦坚善,为李林甫所劾,贬播州太守
寻被杀于黔中
惟明
天宝元年陇右节度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来瑱唐 ? — 7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3 【介绍】: 邠州永寿人
来曜子。
少尚名节,颇涉书传。
安禄山反,颍川太守,叛军至城下,亲射之,杀敌颇众,敌惧,呼为“来嚼铁”。
两京平,封颍国公
肃宗乾元三年,以襄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山南东道、均、、金、、随、复十州节度观察处置使
代宗立,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山陵使
旋为程元振所谗,贬播州县尉员外置,赐死于鄠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白盛唐 701年1月16日 — 7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1—762 【介绍】: 陇西成纪人,其先人隋末流寓西域,故生于安西都护府所属碎叶城
中宗神龙初,迁居绵州昌隆县青莲乡,又尝寓居山东,故亦称山东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
十岁通诗书,被称为“天才英特”。
喜纵横术,击剑任侠,轻财重施。
青年时离蜀漫游,玄宗天宝初,入长安,经贺知章吴筠推荐,诏供奉翰林
但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天宝三载洛阳结识杜甫
二人于诗坛齐名,并称“李杜”。
安史乱起,永王李璘府僚,参与平乱。
永王兵败,坐流夜郎,中途遇赦东还,依族人当涂李阳冰
不久病卒。
其诗风雄奇豪放、清新飘逸,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有《李太白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排行十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
中宗神龙元年(705)随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
今人多从此说。
近人陈寅恪谓其先为西域胡人陇西李氏乃伪托(《李太白氏族之疑问》)。
其出生地亦多异说,或谓生于条支(今阿富汗加兹尼),或谓生于焉耆碎叶(今新疆库尔勒焉耆回族自治县),亦有谓武后神功年间迁蜀而生于蜀中者。
曾官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
贺知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
在蜀中度过青少年时代,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出蜀漫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西入长安,北上太原,先后隐居安陆(今属湖北)徂徕山(在今山东)。
天宝元年(742)奉诏入供奉翰林
因得罪权贵,三载(744)赐金还山。
此后漫游梁宋、齐鲁,南游吴越,北上幽燕。
今人或谓天宝十二载(753)曾第三次入,学术界多以为开元年间天宝初两次入,不承认三入长安;亦有不承认开元年间曾入长安者。
天宝末安禄山叛乱,李白应召入永王李璘幕府,王室内讧,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累入狱,获释不久又被定罪流放夜郎肃宗乾元二年(759)三月于途中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
上元二年(761),闻李光弼出镇临淮,时已届暮年,仍欲从军,半道病还,宝应元年(762)卒于当涂(今属安徽马鞍山)
代宗即位,曾以左拾遗召,其时已卒。
生平事迹详见魏颢李翰林集序》、李阳冰《草堂集序》、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及新、旧《唐书》本传。
年谱及考證生平之著作甚多,清人王琦、黄锡圭均有《李太白年谱》,今人有詹锳《李白诗文系年》,郁贤皓《李白丛考》,安旗、薛天纬《李白年谱》等。
李白一生以大鹏自喻,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欲以布衣取卿相,不愿从科举入仕,然始终未能得志。
诗与杜甫齐名,杜甫饮中八仙歌》曾咏及,《沧浪诗话》誉之为“仙才”。
作品散失甚多,今存近千首。
内容丰富,有要求报效祖国、功成身退而发泄不得志之悲愤感情者,如《行路难》、《将进酒》等;有揭露政治黑暗、忧虑国事者,如《古风五十九首》、《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有蔑视权贵、鄙弃富贵者,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江上吟》等;有同情人民疾苦者,如《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丁都护歌》等;有描绘高山大川自然风光者,如《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有歌唱爱情友谊者,如《长干行》、《黄鹤楼孟浩然广陵》等。
李白论诗主张天真自然,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之境界。
其绝句感情真挚,形象明朗,语言朴素,意境含蓄,韵味深长。
其乐府歌行名篇则熔《庄》《骚》为一炉(龚自珍《最录太白集》),“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艺苑卮言》卷四),感情激荡,形象雄伟,气势磅礴,色彩绚烂,常借神话传说,多用比兴、夸张手法,具有“风雨争飞,鱼龙百变”、“云从空,随风变灭”(《唐宋诗醇》卷六)之特色,形成独特之“纵逸”(《河岳英灵集》卷上)风格。
前人论李白诗歌之历史地位,常与杜甫并列。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胡应麟则云:“才超一代者李也,体兼一代者杜也。
李如星如日揭,照耀太虚,杜若地负海涵,包罗汇。
”(《诗薮》卷四)李集今存宋本《李太白文集》两种,皆诗文合刻,30卷。
一藏日本静嘉堂文库,有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影印本;一藏北京图书馆,为残本,缺卷十五至二十四,以缪曰芑本配。
清康熙年间缪曰芑曾据前一种翻刻,世称缪本。
注本今存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25卷;明胡震亨《李诗通》(与《杜诗通》合称《李杜诗通》)21卷;明朱谏撰《李诗选注》13卷,将200余首指为伪作,另编《李诗辨疑》2卷;清王琦《李太白全集》36卷,诗文合编,末6卷为附录,最为通行。
今人瞿蜕园、朱金城《李白校注》以王琦注本为基础,参校各本,旁搜唐宋以来诗话、笔记以及今人研究成果,加以评笺补充,考订谬误,较详备。
近年又有安旗主编《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评》两种问世。
今人研究著作主要有詹锳《李白诗论丛》、王运熙等《李白研究》、罗宗强《李杜略论》、裴斐《李白十论》、郁贤皓《李白考论》等。
中华书局曾选择部分单篇论文于1964年出版《李白研究论文》。
资料汇编有裴斐与刘善良编《李白资料汇编(金元明清之部)》。
全唐诗》存诗2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6首、断句10。
唐诗汇评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出生地有蜀中、西域长安诸说,迄无定论。
少时居绵州彰明县清廉乡(今属四川江油),读书吟诗,遍观百家,好神仙,任侠仗义,曾手刃数人。
二十五岁辞亲远游,出三峡,游洞庭衡山、襄庐山金陵扬州
开元十五年与故相许圉师孙女结婚,留居安陆十年。
其间曾西入长安,北游太原
三十五岁后,迁居山东任城,与孔巢父等隐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天宝元年应诏供奉翰林
三载,因权贵谗毁,“赐金放还”。
洛阳,与杜甫相识,同游梁宋、齐鲁
曾受道箓于齐州紫极宫
后复漫游江淮吴越河北、梁宋等地。
安史乱起,入永王璘幕府
兵败,被捕下浔阳狱,长流夜郎
中途遇赦东还,漂泊于武昌岳阳豫章金陵宣城等地。
上元二年李光弼出镇临淮以六十一岁高龄前往从军,道病还,依族叔当涂李阳冰,寻病卒。
长于歌诗,嗜酒,人称“谪仙”。
杜甫齐名,并称“李杜”,在古代诗歌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李阳冰遗命,编其诗文为《草堂集》二十卷,又李白友人魏万编其诗为《李翰林集》二卷,均佚。
北宋宋敏求辑、曾巩编次其诗文为《李太白文集》三十卷,今存。
全唐诗》编诗二十五卷。
词学图录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出生于安西大都护府碎叶城,五岁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江油)青莲乡
天宝初供奉翰林
有《李太白集》,《尊前集》录其词12首。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人又称谪仙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先世流迁中亚,5岁随父定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出蜀后游历江湖。
天宝元年(742)应召入长安,任翰林院供奉,后因蔑视权贵遭谗出京。
今存李白诗共计1000馀首,有《李太白集》。
湖北游历、居住多年,结识孟浩然,二人多次到黄鹤楼上会客送友、饮酒赋诗,留下不少关于黄鹤楼的佳作,“鄂州杂诗碑”录存其诗十一首。
其中《黄鹤楼孟浩然广陵》为吟咏黄鹤楼的千古绝唱。
史书所载“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佳话,更为后人津津乐道。
为了纪念李白,后人在蛇山建立了太白堂和搁笔亭
字太白
兴圣皇帝九世孙。
白生梦长庚星。
因以命之。
举有道不应。
天宝初长安
贺知章言于元宗。
召见金銮殿
论当世事。
奏颂一篇。
供奉翰林
高力士
摘其诗激杨贵妃
帝欲官
妃辄沮之。
遂求还山。
乃赐金放还。
安禄山反。
永王璘辟为府僚。
起兵。
逃还彭泽
败。
长流夜郎
会赦还。
代宗立
左拾遗召。
已先卒。
年六十馀。
文集二十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李白性嗜酒,志不拘检,常林栖十数载。
故其为文章,率皆纵逸。
至如《蜀道难》等篇。
可谓奇之又奇。
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
李阳冰《草堂集序》
凡所著述,言多讽兴。
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鞭挞扬、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
故王公趋风,列岳结轨,群贤翕习,如鸟归
卢黄门云:“陈拾遗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
”至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并尽,今古文集,遏而不行;唯公文章,横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欤!
才逸气高,与陈拾遗齐名、先后合德。
其论诗云:“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
将复古道,非我而谁与!
”故陈、李二集律诗殊少。
尝言“兴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况使束于声调俳优哉!”
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
为诗格高旨远,若在天上物外,神仙会集,云行鹤驾,想见飘然之状:视尘中屑屑米粒,虫睫纷扰,菌蠢羁绊蹂躏之比。
欧(阳修)贵韩(愈)而不悦(杜)子美,所不时晓;然于李白而甚赏爱,将由李白超趠飞扬为感动也。
苏辙《诗病五事》
李白诗类其为人,骏发豪放,华而不实、好事喜名,时不知义理之所在也。
语用兵,则先登陷阵不以为难;语游侠,则昼杀人不以为非;此岂其诚能也哉?
始以诗酒奉事明皇,遇谗而去,所至不改其旧。
永王将窃据江淮白起而从之不疑,遂以放死。
今观其诗,固然。
唐诗人李、杜称首,今其诗皆在。
杜甫有好义之心,所不及也。
黄庭坚《题李白诗草后》
余评李白诗如黄帝张乐于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议。
李太白诗逸态凌云,映照千载,然时作齐梁间人体段,略不近浑厚。
至于李杜,尤不可轻议。
欧阳公喜太白诗,乃称其:“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之句。
此等句虽奇逸,然在太白诗中,特其浅浅者。
鲁直云:“太白诗与汉魏乐府争衡”,此语乃真知太白者。
王介甫云:“诗多说妇人,识见污下。
介甫之论过矣。
孔子删诗三百五篇,说妇人者过半,岂可亦谓之识见污下耶?
韵有不可及者,曹子建是也;味有不可及者,渊明是也;才力有不可及者,李太白韩退之是也;意气有不可及者,杜子美是也。
……杜子美李太白韩退之三人,才力俱不可及,而就其中,退之喜崛奇之态,太白多天仙之词,退之犹可学,太白不可及也。
唐群英,惟韩文公之文,李太白之诗,务去陈言,多出新意。
古今诗人有《离骚》体者,惟李白一人,虽老杜亦无似《骚》者。
元微之作李杜优劣论,谓太白不能窥杜甫之藩篱,况堂奥乎?
唐人未尝有此论,而始为之。
至退之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则不复为优劣矣。
杜甫李白以诗齐名……然杜诗思苦而语奇,李诗思疾而语豪。
李白乐府三卷,于三纲五常之道,数致意焉。
……徐究之行事,亦岂纯于行义者哉!
永王之叛,不能洁身而去,于君臣之义力如何?
既合于刘,又合于鲁,又娶于宗,又携昭阳、金陵之妓,于夫妇之义为如何?
至于友人路亡,为权窆;及其糜溃,又收其骨,则朋友之义庶几矣。
王安石语:诗人各有所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李白所得也。
同上引《雪浪斋日记》
或云:太白诗其源流出于鲍明远,如乐府多用《纻》。
子美云“俊逸鲍参军”,盖有讥也。
刘次庄语:李白则飘扬振激,如浮云转石,势不可遏。
李太白诗非无法度,乃从容于法度之中,盖圣于诗者也。
李太白终始学《选》诗,所以好。
太白诗者,要识真太白处。
太白天才豪逸,语多率然而成者。
学者于每篇中,要识其安身立命处可也。
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
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不然,太白天仙之同,长吉鬼仙之同耳。
沈光《李白酒楼记》
太白峭讦矫时之状,小得大用,流斥齐鲁
眼明耳聪,恐贻颠踣。
故狎弄杯觞,沉溺曲蘖;耳一淫乐,目混黑白。
或酒醒神健,视听锐发,振笔着纸,乃以聪明移于月露风云,使之涓洁飞动;移于草木禽鱼,使之岍茂褰掷;侈于闺情边思,使之壮气激人,离情溢目;移于幽岩邃谷,使之辽历物外,爽人精魄;移于车马弓矢,悲愤酣歌,使之驰骋决发,如睨幽并,而失意放怀,尽见穷通焉。
太白(诗)雄豪空旷,学者不察,失于狂诞。
(乐府)上格如《焦仲卿》、《木兰词》、《羽林郎》、《霍家奴》、《三妇河》、《大垂手》、《小垂手》等篇,皆为绝唱。
李太白乐府,气语皆自此中来,不可不知也。
陈绎曾诗谱
李白诗祖《风》《骚》,宗汉魏,下至鲍照、徐、庾,亦时用之。
善掉弄,造出奇怪,惊动心目,忽然撇出,妙入无声。
其诗家之仙者乎?
格高于杜,变化不及。
诗至开元天宝间,神秀声律,粲然大备。
李翰林天才纵逸,轶荡人群,上薄曹、刘,下凌沈、鲍,其乐府古调,能使储光羲王昌龄失步,高适岑参绝倒,况其下乎?
杨诚斋云:“李太白之诗,列子之御风也;杜少陵之诗,灵均之乘桂舟、骂玉车也。
无待者,神于诗者欤?
有待而未尝有待者,圣于诗若欤?
”……徐仲车云:“太白之诗,神鹰瞥汉;少陵之诗,骏马绝尘。
“二公之评,意同而语亦相近,余谓太白诗,仙翁剑客之语,少陵诗,雅士、骚人之词。
比之文,太白则《史记》,少陵则《汉书》也。
子美五言绝句,皆平韵,律体景多而情少。
太白五言绝句平韵,律体兼仄韵,古体景少而情多,二公齐尽其妙。
堆垛古人,谓之“点鬼簿”。
太白长篇用之,自不为病,盖本于屈原
徐伯传问诗法于康对山,曰:“熟读太白长篇,则胸次含宏,神思超越,下笔殊有气也。”
李攀龙《唐诗选序》
太白纵横,往往强穹之末。
间杂长语,英雄欺人耳。
李攀龙《唐诗选序》
太白)五七言绝句,实唐三百年一人,盖以不用意得之,即太白亦不自知其所至;而工者顾失焉。
《艺苑卮言》
太白古乐府,窈冥惝恍,纵横变幻,极才人之致。
然自足太白乐府。
王稚登《合刻李杜诗集序》
闻诸言诗者,有云:供奉之诗,仙。
拾遗之诗,圣。
圣可学,仙不可学;亦犹禅人所谓顿、渐,李顿而杜渐也。
杜之怀李曰“诗无敌”,李之寄杜曰“作诗苦”。
二先生酬赠,亦各语其极耳。
王稚登《李翰林分体金集序》
供奉读书匡山,鸟雀就掌取食。
散金十万如飞尘,沉湎至尊之前,啸傲御座之侧,口中不知有开元天子,何况太真妃高力士哉!
当其稍能自屈,可立跻华要,乃掉臂不顾,飘然去之,坎壈以终其身。
迨长流夜郎,与魑魅为伍,而其诗无一羁旅牢愁之语,读之如餐霞吸露、欲蜕骨冲举,非天际真人胸臆,畴能及此?
其放浪于曲生柔曼,醉月迷花,特托而逃焉耳。
刘世教《合刻李杜分体全编序》
陇西(李)趋《风》,《风》故荡詄,出于情之极,而以辞群者也;襄阳(杜)趋《雅》,《雅》故沈郁,入于情之极,而以辞怨者也。
趋若异而轨无勿同,故无有能轩轾之者。
李杜才气格调,古体歌行,大概相埒。
李偏工独至者绝句,杜穷极变化者律诗。
言体格,则绝句不若律诗之大;论结撰,则律诗倍于绝句之难。
然李近体足自名家,杜诸绝殊募入彀。
截长补短,盖亦相当。
惟长篇叙事,古今子美
故元、论咸主此,第非究竟公案。
李才高气逸而调雄,杜体大思精而格浑。
超出唐人而不离唐人者,李也;不尽唐调而兼得唐调者。
杜也。
太白笔力变化,极于歌行;少陵笔力变化,极于近体。
李变化在调与词,杜变化在意与格。
然歌行无常矱,易于错综;近体有定规,难于伸缩。
调、词超逸,骤如骇耳,索之易穷;意格精深,始若无奇、绎之难尽;此其稍不同也。
李杜二家,其才气本无优劣、似工部体裁明密,有法可寻;青莲兴会标举,非学可至。
又唐人特长近体,青莲缺焉。
故诗流习杜者众也。
备诸体于建安者,陈王也;集大成于开元者,工部也。
青莲才之逸,并驾陈王,气之雄,齐驱工部,可谓撮胜二家,第古风既乏温淳,律体微乖整栗,故令评者不无轩轾,
太白五言沿洄魏、晋,乐府出于齐、梁,近体周旋开、宝,独绝句超然自得,冠古绝今。
太白雄姿逸气,纵横无方,所谓天马行空,一息千里。
太白七言乐府接西汉之体制,掩六代之才华,自傅玄以下,未睹其偶。
至赠答歌行,如风卷云舒,惟意所向,气韵文体,种种振绝。
五言乐府摹古绝佳,诸诗率意而成,苦无深趣。
苏子由谓之“浮花浪蕊”,此言非无谓也。
李太白诗当得其气韵之美,不求片字句之奇。
太白长于感兴,远于寄衷,本于十五《国风》为近。
太白其千古之雄乎?
气骏而逸,法老而奇,音越而长,调高而卓。
太白七古,想落意外,局自变生,真所谓“驱走风云,鞭挞海岳”。
其殆天授,非人力也。
钟云:古人虽气极逸,才极雄,未有不具深心幽致而可入诗者。
太白诗,当于雄快中察其静远精出处,有斤两,有脉理。
今人把太白只作一粗人看矣。
太白于乐府最深,古题无一弗拟,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合而若离,离而实合,曲尽拟古之妙,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敬曰:青莲雄姿逸气,变化无方,七古千载罕有并驱。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王元美云:“太白之七言律变体,不足多法。
”愚按:太白七言律,集中仅得八篇,骀荡自然,不假雕饰,虽入小变,要亦非浅才可到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太白五七言律,以才力兴趣求之,当知非诸家所及;若必于句格法律求之,殆不能与诸家争衡矣。
胡元瑞云:“五言律,太白风华逸宕,持过诸人,后之学者,才非天仙,多流率易,此论最有斟酌。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太白五、七言绝,多融化无迹,而入于圣。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太白七言绝多一气贯成者,最得歌行之体。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取高华奇逸者,咸左袒乎李;取雄浑沉厚者,独首推乎杜:要之二子不可高下定论。
胡元瑞谓李犹庄周,杜犹左氏,或庶几焉。
《诗源辨体》
太白歌行,窈冥恍惚,漫衍纵横,极才人之致……此皆变化不测而入于神者也。
《诗源辨体》
屈原《离骚》在千古辞赋之宗,而后人摹仿盗袭,不胜餍饫。
太白《鸣皋歌》虽本乎骚,而精彩绝出,自是太白手笔。
至《远别离》、《蜀道难》、《天姥吟》,则变幻恍惚,尽脱蹊径,实与屈子互相照映。
谢茂秦云:“太白诗歌若疾雷破山,颠风播海,非神于诗者不能。”
《诗源辨体》
太白歌行,虽大小短长,错综无定,然自是正中之奇。
太白胸中浩渺之致,汉人皆有之,特以微言点出,包举自宏。
太白乐府歌行,则倾囊而出。
如射者引弓极满,或即发,或迟审久之,能忍不能忍,其力之大小可知已。
要至于太白止矣。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
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
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
李太白之歌行,祖述骚雅,下迄梁、陈七言,无所不包,奇中又奇,而字字有本,讽刺沉切,自古未有也。
姚鼐《五七言今体诗钞序目》
盛唐人,禅也;太白则仙也。
于律体中以飞动票姚之势,运广远奇逸之思,此独成一境者。
《唐诗归折衷》
吴敬夫云:太白天才豪迈,托兴悠长,饮酒学仙、适以佐其苍茫之势。
他人为之,则滓矣。
故曰:气大则物之大小毕浮其形。
王摩诘微妙有禅理,然不在其作禅语中;太白缥渺有仙骨,然不在其作仙语中:此当从神味会之,难与俗子语。
《唐音审体》
冯复京曰:太白古诗全出己调,宋人乃谓出于子昂《感遇》。
子昂局促,太白萧散,乌可同日语!
《唐音审体》
冯复京曰:太白歌行曰神、曰化,天仙口语,不可思议。
其意气豪迈,固是本调,而转折顿挫,极抑扬起伏之妙,然亦有失之狂纵者。
此公才高如转巨虬、驾风螭,不可以为训。
《贞一斋诗说》
太白妙处全在逸气横出,其五言古从曹、阮二家变出,并不规模小谢,亦非踵武伯玉
《唐诗别裁》
太白诗纵横驰骤,独《古风》二卷,不矜才,不使气,原本阮公,风格俊上,伯玉《感遇》诗后,有嗣音矣。
《唐诗别裁》
太白七言古,想落天外,局自变生。
大江无风,波浪自涌,云从空,随风变灭。
此殆天授,非人可及。
《唐诗别裁》
集中如《笑矣乎》、《悲来乎》、《怀素草书歌》等作,皆五代凡庸子所拟,后人无识,将此种入选,嗷訾者指太白为粗浅人作俑矣。
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逸宕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
《唐诗别裁》
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
太白有焉。
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而三家中,太白近乐府,右丞苏州近古诗,又各擅胜场也。
太白七古不独取法汉魏,上而楚骚,下而六朝,俱归镕冶,而一种飘逸之气,高迈之神,自超然于六合之表,非浅学所能问津也。
《梅崖诗话》
太白七言近体不多见。
五言如《宫中行乐》等篇,犹有陈、隋习气,然用律严矣,音节亦稍稍振顿。
七言长短句则纵横排奡,独往独来,如活虎生龙,未易捉摸,少陵固尝首肯心醉矣。
)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屈屑于雕章琢句。
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若论其沉刻,则不如杜;雄鸷,亦不如韩。
然以杜、韩与之比较,一则用力而不免痕迹,一则不用力而触手生春;此仙与人之别也。
大,可为也;化,不可为也。
其李诗之谓乎?
太白之论曰:“寄兴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
”若斯以谈,将类于襄阳孟公以简远为旨乎?
而又不然。
太白在唐人中,别有举头天外之意,至于七言,则更迷离浑化,不可思议。
以此为“寄兴深微”,非大而化者,其乌乎能之!
所谓七言之靡,殆专指七律言耳,故其七律不工。
龚自珍《最录李白序》
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
其斯以为之真原也矣。
太白亦奄有古今,而迹未全化,亦觉真实处微不及阮、陶、杜、韩。
太白胸襟超旷,其诗体格安放,文法高妙,亦与阮公同;但气格不相似,又无阮公之切忧深痛,故其沉至亦若不及之。
然古人各有千古,政不必规似前人也。
阮公为人志气宏放,某语亦宏致,求之古今,惟太白与之匹,故合论之。
太白当希其发想超旷,落笔天纵,章法承接,变化无端,不可以寻常胸臆摸测;如列子御风而行、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威凤九苞,祥麟独角,日五彩,月重华,瑶台绛阙,有非寻常地上凡民所能梦想及者。
至其词貌,则万不容袭,蹈袭则凡儿矣。
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词不接,发想无端,如天上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
《越缦堂诗话》
太白七古,超秀之中,自饶雄厚,不善学之,便堕尘障。
古风运阴、何之俊响,结曹、王之深秀,第才多累质,振采未沉。七言雄放,多用典籍成语,正如乱头粗服,益见其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皇甫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德宗贞元初为浙东观察使,置越王山堰,凿山以畜泄山水,民利之。
淮西节度李希烈叛乱,宗室李元平汝州刺史与战被擒,希烈楚帝,以元平宰相
希烈败死,元平贷死流于珍州
会赦得归,皇甫政表闻其到,以发怒,元平复流贺州而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